本篇文章1534字,閱讀大概需要2分鐘
請回想一下您上次的購物經歷,大多數買家在選擇產品或服務之前會有所了解。你很可能會通過多種渠道,比如社交媒體,搜索引擎或資訊新聞網站,以獲取產品或服務可用性或可靠性信息。而一篇重要的新聞或許就能成為萬千消費者在競品品牌和本品牌之間選擇的理由。因此,公關和營銷團隊需要建立自己品牌的溝通節奏,其中就包括新聞稿的發布。
傳統上,新聞稿是用于發布消息(例如新產品,事件,人事變動或公司財報),并且就此而言,聞稿發出去就算完成任務了。然而,經驗豐富的公關人員卻更清楚,新聞稿作為傳播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萬萬不能做成那種“放一炮就走”的玩法,目光應該要放長遠。
公關同行們都是大忙人,人少活多,因此很容易養成只發一篇稿子便轉移到下個任務的習慣。盡管如此,作為常年為各類客戶提供服務的文芳閣來說,我們仍然需要耐心解釋為什么要讓新聞稿成為常態;并且某一特定項目而發的新聞稿,也要避免僅一篇就搞定的情況。
在公關傳播中,建議發布一些新聞稿有四個原因:
強化和放大
雖然如今的新聞稿比過去有更長的保質期,但新聞的熱度通常在內容發布后的幾個小時內,然后迅速被信息的汪洋大海所淹沒。
新聞熱度隨著傳播時間而迅速減弱
圍繞同一主題發布多個新聞稿可以強化和擴大目標受眾的印象。即使讀者在第一次看到它時沒有產生共鳴,但憑借初次印象,后續的“新聞追蹤”形成規模效應,可以贏得關注從而為企業帶來更高的品牌曝光,企業不應將新聞稿用作鏈接構建工具。 例如,參展或舉辦行業論壇的公司就非常適合這種策略。例如,浪潮在參加國際工業展的前后,各發布了一篇新聞稿,展前預告展廳重點,展后總結參展成果。前后兩次,重點跑不掉,頻率剛剛好。
新聞稿的長尾效應:持續發布才有效
深挖細節
新聞稿的結構應該清晰,以便讀者能夠快速,輕松地閱讀和掌握核心,即要有料,又要可讀。在推廣新產品線或復雜項目時,很難通過單一新聞稿來平衡內容和可讀性。
如果您不想撰寫雜亂且不切實際的新聞稿,您需要進行深入研究,針對一個主題從多層面進行深挖。基于特定的受眾或主題,發表一系列短篇新聞稿,可更有效地將新聞細節灌輸到讀者腦海中,避免讀者在冗長的新聞稿閱讀中精力分散。
迎合不同的受眾喜好
我們經常說,了解受眾的需求并將其反映在新聞內容中非常重要。這其中有一點很難做到,即不同讀者對內容有不同的喜好。
美國客戶安大略科學中心(Ontario Science Centre)針對同一新聞事件進行了事前和事后兩篇新聞稿的“組合拳”式做法。雖然,該科學中心常聚焦一個事件發布多篇新聞稿,但每個新聞稿都有其特定的目的。
如果根據不同的需求將目標受眾分成更小的團體,建議從布局和內容的角度考慮不同受眾的喜好,并有針對性地發表多篇新聞稿。
內容創作者在策劃和撰寫新聞稿時,要時刻把受眾放在首位。
打造品牌建設“持久戰”
積極發布新聞稿并主動披露信息,是樹立企業公開、透明、專業形象的法寶。而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顯然不是一兩篇的新聞稿,注定是一場持久戰。 文芳閣有一些合作多年的伙伴,常年以主動透明形象示人,尤以行業頂尖的跨國公司和知名民企為代表,媒體和大眾無論何時,都能從其發布的新聞稿中找到他們最新的動態。
新聞是企業傳播的源泉,新聞發布策略應該注重權重的積累。換句話說,如果企業傳播頻率高、強度大,和受眾間的距離就被會被一步步拉近。大家從網絡生活中也可以體會到,一篇好的新聞稿不僅要通過新聞平臺傳播,微信和微博同時轉發,論壇博客也會后續跟進,從而形成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品牌曝光。